俗语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很多人晚上常常会做梦,然后致使第2天起来感觉精力不足,仿佛就是做梦耽搁了休息。之前常常有些医生承认常做梦是大脑没有休息好的表现,怎样分辨失眠与梦?,其实在科学根据上这类观念是不正确的。
梦是1种普遍的生理现象,不管你有没有梦的回想,或有无梦感,你每天晚上都一定要做4⑸回梦。说整夜做梦是夸大,说没有做梦也不现实,更谈不上梦多梦少。
国内外都有人对主诉失眠、整夜作梦或梦多的慢性失眠症,进行过生理测验,利用多道生理仪进行脑电波描记和研究,客观地记录证明,这些主诉“梦多”、“整夜作梦”病人的睡眼周期和正常人并没有什么差别,他们伴随梦的快波睡眠期所占的比例和实际时间也并没有明显缩短或延长,“整夜做梦”和“梦多”的体验与各项睡眠参数并没有相互联系。还有人对这类病人进行心理测验,认为这类体验与性情有关系。不管从人类睡眠的普遍规律,还是从实验研究的结果看,梦感与失眠及有必定的联系,怎样分辨失眠与梦?。有否梦感及梦感的程度也不能作为失眠与否及失眠程度的客观指征。
既然如此,人们为什么总是习惯把做梦和失眠扯在1起呢?梦是在快波睡眠期出现的1种必定的生理现象,是1种主动的生理进程,其表现情势有表象成份又带有感性性质的记忆活动和超凡规的联想。而梦感则是指醒来后对梦中某些情节的回想,或只留有曾做过梦的印象,连梦的内容大多也很难讲清楚。主诉失眠伴多梦或失眠无梦的人所说的梦应当指的是梦感。而梦感又与情绪因素和性情特点有关。
临床视察及实验结果都证明,失眠,特别是长时间失眠的主诉是不可靠的。许多学者对主诉失眠的病人进行过很多研究,都发现失眠与心理紊乱有关。他们对睡眠潜伏期常常估计太高,而对实际睡眠时间又常常估计太低。在实验测试时,失眠病人对有关睡眠参数的叙述与客观记录不符,不是夸大就是缩小。大多数专家认为,失眠的体验与情绪、性情有关。
为何很多人诉述自己“整夜做梦或梦多”呢?有人通过调查分析,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1、睡眠知识及睡眠与梦感的关系所知甚少。许多人不了解睡眠的周期交替变化,不知道梦或梦感没有什么副作用。旧的传统观念、封建迷信思想对梦的不科学解释,令人对梦怀有恐惧感,以谣传讹,使许多人盲目堕入做梦的恐惧中。
2、与人的情绪状态有关。许多人对情绪障碍缺少认识,不知道情绪障碍是1种疾病,常常忽视了情绪障碍本身,却过分重视情绪障碍伴发的失眠、多梦、疼痛等症状。不知道如何调理和改良自己的情结,反而夸大了不太客观的体验。
3、对自己的健康过分关心,对梦感过分关注,致使梦感增强。梦感增强的结果反过来又加重对健康的担心,对失眠的恐惧,以致构成恶性循环。
4、有些人在快波睡眠期醒来或紧接着快波睡眠期以后醒来,导致对梦境的回想程度增高。
5、个体功能状态差异。不同的个体对梦感不同,即使同1个体在不同的时期,功能状态不同,对梦感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有的人1段时间梦感强(梦多),另外一段时间梦感弱(梦少)。
有时候你要看清客观事实,单凭感觉是不可靠的,由于梦是1种感觉,而失眠确切1种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我们不能由于失眠而就说是做梦害的,更不能把梦和失眠混在1起来观看,这是不正确的,所以我们要分清梦与失眠的关系。
相关新闻
上一页:失眠的诊断标准都是有哪些呢
下一页:怎样诊断儿童失眠的病因?
相关问答